【中国网】基层电大教师:我为我是一名电大教师感到骄傲
校园新闻
【中国网】基层电大教师:我为我是一名电大教师感到骄傲

来源:【】     更新时间:【2015年09月12日】     【打印本文

那是一九九八年的秋季,正是树树深绿出浅黄的时候,我站在了龙山电大的讲坛上。

  依稀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,我是提着心走上讲台的。台下的学员有的已满脸沟壑,有的则是八零后生;有的是公务员、有的是为人解惑的老师,还有一些是待业青年。初来乍到,刚走进大学校园的他们,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鲜与好奇,对任何老师的课都表现得很积极,踊跃发言,积极提问,唯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。当我作完自我介绍后,知道我是专门教现代汉语课的时候,学员们在私底下用夹着乡音的普通话,亲切地问候我:“张老(西)好”、“张老(时)辛苦”……,声声问好,奇腔异调,小小的一个教室,仿佛成了联合国的大会发言场,一时间听着这些山南水北的地方普通话,面对这些热情、率真、好学的学员,深深地,我感受到了自己所教现代汉语课的重要性。

  真正的考验,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里,这些求知若渴的学员们,用他们自有的家声乡韵,学习国家通用的现代汉语。在学习声、韵母发音时,有的把平声念成上声,把三声念成平声,四声念成三声;有的Z和C 不分,有的翘舌平舌不分,有的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,有的则闭目塞听,摇头晃脑而且拖着长长的调子,仿佛在教堂里唱诗一般;满教室的读书声,发音虽不精准,在我听来却如百鸟朝凤般悦耳动听,我被他们几近虔诚的学习态度,深深感动。

  记得我在讲述词语组成各种结构的时候,一位来自民政系统,坐在教室最后排,皮肤黝黑,名叫张福星的学员,举手站起来,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问我,“老师,动宾搭配的词组和动补词组有什么区别?名词前面能加副词吗?”他用我才讲过的词语知识,在理解着词组结构特点;当我在讲述四和十读音区别时,除了在课堂上记好笔记外,他在课后认真查阅工具书,并将与四相同音和与十相同音的字写在笔记本上,并读上几十遍,反复发音,直至读准为止;当我在讲述“漂亮”这个词时,一些学员对“漂”字的读音很是不准,不是读成三声就是读成四声,但在他们孜孜不倦的反复朗读下,“漂”这个多音字,在课堂中很自然就衍生到漂泊、漂白这些词来,不经意间矫正了他们的读音,还丰富了他们的词汇。

  学语音是枯燥无味的,但在我的记忆里也有有趣的时候。

  这是在学员们把一个词读成另一个词的时候,他们把“冰箱”读成“彬箱”,“明白”读成“萌白”,“知识”读成“几西”、“吉西”,“钱”读成“墙,”……,课间休息和自习课,我跟学员们集体交流,纠正的时候,一人读,大家听,逐字纠,集体诵,每当发准一个音时,写在学员们脸上最多的是,寒冬里见到阳光般的喜悦。

  学习汉语是枯燥的、无味的、索然的,但学员们学习是认真的、紧凑的、欢快的;那时,正是BB机、手机兴起时,但在课堂上,教室间我从没见学员玩手机、随意接听,更没有此起彼伏的BB机声。反而是到下课了,甚至是午饭、晚饭时间,学员们还意犹未尽,还在讨论着、学习着、朗读着、用普通话交流着,一个月下来,我听到学员说的最多的是,“老师,在听你上课的时候,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,我们喜欢上现代汉语课。”

  我与学员亦师亦友,看着他们一天天的进步,我喜在眉头,乐在心头。

  每当课间,爱吃零食的学员总是最热情的,女学员的苹果,瓜子,红枣、核桃,男学员的瓶装水,口香糖经常出现在我的讲台上,与我分享他们的快乐。同时,他们还会教我一些简单的土家语言,山歌小调,民俗风情,他们的热情、他们的好客、他们的真诚,无时无刻让我感觉到一个电大教师的光荣。

  雁去春来,一年后,我教的现代汉语课结业时,全班学员以文化测试以均分80多分的成绩,交上了结业答卷。口语测试,基本达到二乙以上标准。望着这群来时讲着南腔北调的学员,一年后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我告别时,一种成功感,一种满足感充盈在我心头。

  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名叫张福星的学员,通过自己对各门功课的勤奋学习,考上了公务员。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,真是太多太多。

  一方杏坛,道不尽酸甜苦辣,三尺黑板,写不完人生风景。十多年的电大教学生涯,作为一名电大教师我感到幸运。幸福,那是在我的学员学业有成的时候,那是学员说谢谢老师的时候,那是学员捧着大红的毕业证走出电大校门的时候。

  杏坛种桃李,黑白画春秋,我为我是一名电大教师感到骄傲。(湘西民族广播电视大学 张桂玉)